南通疫情问责最新通报,严肃追责显决心,防控漏洞待反思

发布者 14 2025-03-28 04:52:43

2022年春季以来,全国多地疫情反复,防控压力持续加大,作为长三角重要节点城市,南通市在疫情防控中一度因局部聚集性疫情引发社会关注,南通市纪委监委发布《关于疫情防控工作中失职失责问题处理情况的通报》(以下简称“通报”),对多名干部在防疫工作中的履职不力问题予以严肃问责,这一通报不仅体现了地方政府“零容忍”的问责态度,也为全国疫情防控体系敲响了警钟,本文将从通报内容、问责背景、暴露问题及后续建议四个方面展开分析。

根据南通市纪委监委的通报,此次问责涉及5个区县、8家单位,共23名党员干部被追责,

1、党纪政务处分:给予6人党内严重警告、撤职等处分;

2、组织处理:对12人进行诫勉谈话或调离岗位;

3、公开通报批评:5家单位因防控措施落实不到位被全市通报。

被问责人员主要集中在基层防控执行层,包括街道负责人、社区网格员、卫生疾控中心干部等,通报指出,问题多发生于核酸检测组织混乱、隔离管控流于形式、信息报送延迟等环节,某区在全员核酸检测中因预案不充分,导致人员聚集,交叉感染风险骤增;另有个别街道对密接人员未及时转运,造成社区传播隐患。

二、问责背景:疫情发展与防控短板

南通市此次问责并非孤立事件,而是基于3月下旬至4月初的疫情反弹,据公开数据,南通在3月27日单日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达42例,部分区域被划为高风险区,流调显示,疫情扩散与以下漏洞直接相关:

1、外防输入疏漏:某高速卡口对货车司机核酸证明核查不严,导致输入性病例;

2、应急响应迟缓:个别地区发现初筛阳性后,未在24小时内完成密接排查;

南通疫情问责最新通报,严肃追责显决心,防控漏洞待反思

3、资源调配失衡:隔离酒店储备不足,部分患者滞留社区超48小时。

这些问题的背后,暴露出基层防控疲劳、责任链条脱节等深层次矛盾,南通市在通报中强调,问责旨在“以案为鉴,压实四方责任”。

三、暴露问题:从个案到体系的反思

透过南通案例,可窥见当前疫情防控中的普遍性短板:

**形式主义痼疾

部分基层单位将“打卡式防疫”代替实效,如某社区仅张贴封条却未落实居家监测,导致病例外出活动,通报中“重痕迹、轻落实”的批评直指此类顽疾。

**协同机制失灵

卫健、交通、社区等部门信息共享不畅,某街道未及时获取密接人员货运轨迹,延误管控时机。

**专业能力不足

部分工作人员对第九版防控方案理解偏差,如将“精准封控”误读为“全员静默”,加剧社会成本。

**舆情应对被动

疫情初期,市民对物资保供的投诉激增,但回应效率低下,反映出危机公关短板。

四、改进建议:构建长效防控体系

针对上述问题,需从制度与技术层面双向发力:

**优化问责机制

- 建立“尽职免责”清单,区分主观失误与客观条件限制;

- 引入第三方评估,避免问责泛化挫伤干部积极性。

**强化数字赋能

- 推广“一网统管”平台,实现流调、转运、物资数据实时联动;

- 试点AI预警系统,对防控漏洞自动提示。

**提升基层韧性

- 常态化培训社区工作者,定期开展无脚本应急演练;

- 通过购买服务补充专业力量,如招募退休医护参与核酸采样。

**完善舆情管理

- 设立24小时民生热线,对隔离群众诉求“接诉即办”;

- 通过短视频等新媒体渠道发布权威信息,压缩谣言空间。

南通此次通报释放了明确信号:疫情防控无小事,失职必究,但问责仅是手段,最终目标在于推动治理能力现代化,各地需以问题为导向,将“战时经验”转化为“平时机制”,方能在动态清零中兼顾效率与温度。

(全文约1800字)

:本文数据基于公开报道,具体细节以南通市官方通报为准。

上一篇:泰州滨江疫情最新情况,防控措施升级,市民生活有序应对
下一篇:同兴市疫情最新通告数据解读,防控措施与市民应对指南
相关文章

 发表评论

暂时没有评论,来抢沙发吧~